为何社保、外资、险资、基金都赚钱 而散户却亏成狗?

admin 发表于 2018-08-02 09:26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整理了社保基金、QFII(外资)、保险资金、公募基金、巴菲特等投资者的收益率完整统计,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参考,调整自己的预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子·军争》
  一、社保基金:不动如山
  7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了2017年度报告,9.68%的年度收益率以及8.44%的年化收益率(17年),收服了很多投资者的膝盖。

  如图所示,除了2008年是亏损的以外,其他年份全部保持了正收益,并且和A股市场的涨跌呈现了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社保基金所说的“权益”,是指“所有者权益”的权益,股票、债券、股权等投资收益全部包含在内,而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仅仅指股票投资。而社保基金的优势是,持续的资金流入相当稳定。


  有网友问,社保基金投资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总是爆出社保亏空钱不够用呢?

  那是因为“社保基金”这个概念经常被混淆。

  如下图所示,在投资领域经常说的社保基金是指“社会保障基金”,他的资产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彩票,以及国有股上市时划转股份得来的,这些钱是国家专门储备以备将来社会老龄化、重大事件发生时使用。(比如汶川地震时就动用过一次)。受委托管理这些钱的机构,就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叫社保基金会),这个机构原来直接归国务院直管,现在划归到财政部了。现任理事长是前财政部长楼继伟。


  而老百姓或民生新闻经常说的社保基金,指的应该是“社会保险基金”,也就是平时单位和我们一起所缴纳的社保,这笔钱也被称为养老金。目前这些钱是各个省份自己在统筹管理,当然啦,这些钱交上去之后大部分都被用来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发退休金了,所以也叫“做空账户”,因为我们名下记录的只是数字,其实里面是没有钱的。不过呢,各省每年都会结余一些钱(黑龙江这种人口外流严重的可能出现危机),这些结余的钱原来只能做存款和买国债,收益率很低,把上海陈书记拉下马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保基金被挪用拆借的案子。现在国家一看,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相当稳啊,这样吧,各省的这些结余你也管起来。

  于是各省纷纷拿出来一部分钱,与社保理事会签订了委托投资合同,到今年6月份,规模达到了5850亿。当然,这和社保基金22000亿的自身规模(一半是赚来的)比并不算大。

  社保基金的钱,一半以上会委托给大基金公司去管理,股民经常能够在某些股票的流通股股东看到社保XXX组合,大概率就是这样的。从持股来看,各个组合风格各异,有的主配大蓝筹,有的也会买妖股,比如乐视网。业内人士一般都知道哪个组合是哪家公司在管,也有公开报道。


  二、QFII:侵略如火
  在没有港股通之前,A股市场的外资投资者就是指QFII。

  并没有监管机构统计它们的收益率情况,但是由于可以从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的公告中查到他们的身影,所以也有办法根据他们的持股情况进行整体跟踪。

  下表就是用这种方法统计的QFII历年投资收益率情况。

  风格彪悍,业绩靓丽,年化超过20%的模拟收益率,在所有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独树一帜,大杀四方。


  下面这张图是QFII与沪深300的对比,可以看出,只有2006、2007两年大牛市它是跑输市场的,其他年份均取得了超额收益。

  说明两个问题:
  (1)在大牛市中,想跑赢市场是非常困难的,最佳武器就是指数基金,啥也不是。(2)只要能够坚持长期跑赢市场,无论单年度是涨是跌,长期受益一定是相当丰厚的,这也是指数增强基金存在的意义。


  有趣的是,QFII每次放松管制、额度放开都是在熊市中进行。比如2003年瑞银、野村成为首批QFII给了一点点额度,到了2005年8月,则一举将额度提升到100亿美元(当时上证指数1000点)。2008年金融危机中,监管部门又将这一额度提升到300亿美元。

  监管部门这么做一方面是想为惨淡的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另一方面则被股民唾骂是请洋大人进来高抛低吸割韭菜。这思想有毒啊~
  还好,在一行三会机构改革中,证监会得以保留,股民没有失去这一倾诉的对象。

  三、保险资金:其徐如林
  原保监会每年会公布保险行业的整体投资收益率情况,5%左右的历史平均值可能让你觉得弱爆了,但其实不然,这里面有些细节很重要。

  1、保险公司的钱都是从投保人那里收上来的,这笔钱无论如何不能亏。所以你看下表中的投资收益率,即使是2008年股灾,行业的整体收益率水平仍有1.9%。当然,这也和保险资金的相对稳定有关系。

  2、保险公司的配置,大部分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只有小部分是股票类资产,而且保险公司的很多投资都是通过公募基金投出去的,是基金公司的大金主。

  3、这么低的投资收益率赚不赚钱呢?当然赚啦,据统计,2017年寿险的平均成本在3.79-4.87之间,假设当年的投资收益率是平均水平5.77%,这样就差不多赚了1-2%的利差。不过现实中,这一利差收窄的风险还是蛮大的。


  4、投资收益率直接影响保险行业的名声。

  2000年到2012年,我国保险市场主流产品是分红险,这就是投资类保险。业务人员销售分红险时,迫于业绩压力往往给出一个相对高的预期收益。比如做收益演示,理论上应该有高中低三档,但是他们通常会拿最高的那档给你演示,而且演示的周期越长,看到的财富增长数据就越惊人(复利啊,时间久了差1%不得了)。实际上这种投资类保险的收益是有可能浮动的,虽然大部分不会亏钱,但是赚多少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

  2002-2012年时期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多数时候在3%附近波动(2006年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增加了股票,赶上了大牛市也赶上了股灾,出现了2007年12.2%和2008年1.9%两个野值点)。这样一来,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刨除各种费用后大概率是兑付不了业务员当时信誓旦旦的收益的,于是客户们就闹起来了,年龄大的喝农药、上吊,年纪轻的就到网上发帖子骂。

  直到这几年保险收益稳步提高,如期兑付,名声才好了一点。


   对保险感兴趣可以看我们之前的帖子。

  《如何用保险保障家人的一生》
  《如果买保险鸡贼也是一种罪,请判我无期徒刑》
  四、公募基金:其疾如风
  基金的数据是有官方说法的,证监会不同的领导,基金业协会不同的领导都说过类似的数据,这里直接引用证监会发言人在某次发布会上的详细数据:
  “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行业累计分红1.71万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8个百分点,远远跑赢了大盘。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7.2%,超出现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个百分点。”

  关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个话题,在此不单独讨论了,感兴趣的可以查看以前的文章。

  《我从来没见过赚大钱的基金需要抢的》
  《多么痛的领悟,基民股民是如何把钱亏掉的》
  中证指数公司有一系列基金指数,发布的时间也比较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股票基金指数和债券基金指数的走势情况(2003年至今)。从股票基金的走势看,我们已经经历了两轮超级大周期,是不是很期待下一次高潮的来临。


  基金里面要举例子的话,我会选择朱少醒。他是现役权益基金经理中,任职时间最长,并且最成功的一位,没有之一。

  这位最成功的的基金经理,其年化收益水平超过了20%,可以说与QFII相当,水平高超。而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选择了2005年底这么一个历史大底作为起跑线。

  买的便宜,真的很重要!

  但是散户由于频繁的申购和赎回,几乎没有人从这只牛基身上赚过大钱,这也是基金经理感到难受和遗憾之处。参见《可能是基金史上最传奇的一笔投资》


  通过与沪深300对比,就会发现他主要是10、13、15这3个年份中全面压制了沪深300,而其他的年份基本和后者持平或稍稍下风,但这三次关键战役使他在这场时间与复利的比赛中,与市场拉开了身位,成为翘楚。


  五、散户:阿尔法贡献者
  大家都说A股市场是由散户主导的,具体情况是如何呢?

  上交所往年都会发布一个《沪市个人投资者行为与结构报告》,在2016年的版本中,有如下统计:
  证券账户总数1.93亿个,其中散户占比99.5%,但是5.9万亿市值中,散户只占23.8%,又但是,在98.8万亿人民币的全年交易额中,散户又占到高达85.6%!

  眼前的画面就是一片乌泱泱的散户,手里没几个钱,但是通过频繁交易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活跃和韭菜收割者的年终奖做出了贡献。

  有网友说,如果只是被社保基金、国家队高抛低吸赚走了,好歹是给全国人民做了贡献,为灾区建设捐了款,但是被QFII割走了,心里实在是有所不甘啊。

  这种觉悟值得比心。


  散户投资者的具体亏损比例,对于官方而言,公布是不可能公布,这辈子不可能公布。民间的统计有很多,又说七成,又说八成,各位自行感受。

  六、股神巴菲特
  作为全世界投资者膜拜的对象,我们在结尾处列出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供各位参考。

  想成为世界首富?

  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保持60年就可以了。



(微.信.公.众.号.韭.菜.说.投.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