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公司工作后,小编经常收到各路亲戚朋友的理财问题。上周和好友聚餐,三两句寒暄之后,好友忍不住大倒苦水:
“都是明星基金,怎么自己一买就亏啊?”
细问之后,才知道好友新手入门,年初买入了几只明星基金,持有三个月,算起来总共亏了十个百分点。
看到好友就这样被套了,小编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家选基金,最为看重的,就是基金的盈利能力。可是就像体重一样:同样是80公斤,有的人强壮,有的就虚胖。排名靠前的基金收益个顶个都好看:有的基穿越牛熊,像恒星一样为投资者不断贡献光和热;有的基只是靠运气吃饭,明明是流星,却被包装成恒星的模样。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鉴别一下,哪些基是恒星,哪些是流星!
流星一号:“灵光一闪” 型
这种基金长期收益不佳,只因近期表现亮眼而大出风头、广为人知,引无数基友争相买进,然后被套……
有的新手投资者看见近一年或近半年的亮眼数据就忍不住心动:
可是市场往往不随人愿,走不出笔直的延长线:
此时,再选择用中长期收益指标(如近三年或近五年收益率)来衡量基金,能有效甄别出这种“灵光一闪”型产品。因为再厉害的短期表现都会被时间稀释,在整体表现中被打回原形。
综合考量“短期收益、中长期收益”的方法虽好,仍有它甄别不了的“伪强”基金。比如——
流星二号:“吃老本”型
这中“吃老本”基金成立后便遇上大牛市,大部分净值增长均源自于此。至于熊市中的业绩,几乎要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翻开历年收益率, 红字开头后便大面积泛绿。
听到这里,小编的朋友哇地哭出来——
呃……这个嘛,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要想了解一只基的真正实力,就观察它在熊市中的表现:最大回撤是多少?如果不幸中招自己能否承受等等……
如果买到的是一只年轻的基金,还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咱们可以从基金经理入手,看看背后的基金经理在熊市中的表现如何。
基金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说到底,是基金背后经理们的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经验丰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带领他们麾下的基金穿越牛熊,为投资者奉上丰厚的回报。(金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