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期有大规律 私募人士巧绘“期市投资时钟”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4-01-20 20:53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美林证券将经济周期与资产和行业轮动联系起来,创造了“投资时钟”理论。在期货市场上,有部分趋势投资人士,将商品供应、需求变动周期与商品价格的波动周期结合,总结出了专属于期货市场的“投资时钟”,这是品种季节性规律的理论深化。他们凭借这一理论,在投资时点到来前,提前埋伏,行情到来不惧震荡,斩获丰厚。

  “‘期市投资时钟’,简单地说,就是绘制一个产品周期表。一些商品在供给或者需求方面容易受到某些季节性、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在价格上容易呈现一定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如大豆3、5、7月份表现较强,豆粕在每年7-8月份都会有一波行情。”期货私募人士赵先生笑言,做期货不在多,而在精,一年只要把握一两次行情就足够了。

  但在2013年,“期市投资时钟”遇到较大变数,橡胶等品种的投资规律有所失效,这是缘于供应面压力过度释放,将周期钝化或延迟。2014年,这样的变数依然存在,单纯依靠“期市投资时钟”指导操作将变得更加困难。

  投资时钟 定时狙击

  交易软件上,豆粕期货的日K线规律地波动起伏,每到二季度便水到渠成一般涌现一波反弹,几经震荡后在三季度到达高点,表现出极强的季节性规律。

  “豆粕价格走势季节性规律很强,每年7-8月份几乎都有一轮不小的反弹行情,我都把握住了。做期货不在多,而在精,一年只要把握一两次行情就足够了。”期货私募人士赵先生在期市中经历了十年沉浮,他以农产品(000061,股吧)投资为主,最钟爱的品种就是豆粕。他曾经用量化方式总结各期货品种的价格波动规律,制作了一张独特的期货“投资时钟表”。

  在赵先生的“期市投资时钟表”上,清晰地标注了每个农产品的播种周期、生长周期和收获周期,并以此推断出产品的供需波动周期,总结出价格的变动规律。以大豆为例,每年4月,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中国、美国等)开始播种,当年9月份开始收割。从10月份开始,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又开始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

  从这一种植生长周期可以总结出,每年的7、8月份属于全球大豆的供应淡季,大豆青黄不接,消费需求旺盛,因此价格多在此时高企。另外,美国是目前世界大豆的定价中心,7-8月份为大豆的关键生长季节,若有异常高温将显著影响美豆产量,而美国农业部报告或放大这方面的因素,有利美豆炒作。所以,豆类期货在每年7-8月份有一波上涨的行情。

  “豆粕期货2013年8月发动的那波反弹行情,我从4月份就开始潜伏,只要跌破3100元/吨我就加仓。”赵先生表示,在4月到8月之间,豆粕期价震荡幅度较大,但他一直坚守其中直到8月5日,豆粕展开强势反弹,至9月13日涨幅逾18%,这证明了他所绘制的“投资时钟表”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宏源期货机构部总经理王刚指出,就商品期货而言,由于商品的供应、需求在不同的季节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其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单就农产品而言,通常在一年中特定的季节播种,经过生长成熟之后,又在另一个季节收获,这种生长周期的循环使得农产品相比基础金属或者化工品具有更加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投资者在研判农产品价格走势时,经常会参照其季节性波动规律。

  “农产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种、生长和收获季节性周期,也恰恰是农产品这种特有的季节性供求关系变化,使价格波动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时期内同向运动的趋势性十分明显。”赵先生说。

  时钟源起 供需周期

  农产品是一种供给弹性比较敏感,需求弹性比较迟钝的商品。农产品研究员往往会关注产量、种植面积、天气等影响供给的因素,对于农产品来说,产量是具有季节性的,这是农产品季节性波动的根源。

  就工业品价格而言,同样具有周期性波动规律,但与农产品周期性规律的形成根源有所不同。在期货市场上流传着一句话:“农产品价格看供应,工业品价格看需求”,工业品价格的波动更多源于消费的淡旺季转换。芝华数据CEO黄劲文表示,与农产品相反,工业品对供给弹性比较迟钝,对需求弹性相对敏感。但是工业品有别于农产品的波动的地方在于其受季节性影响较弱,不像农产品有那么显著的特征。工业品的季节性波动往往会随其生产或者消费过程中季节性变化而变化,但从绝对价格来看,还是跟需求的节奏配合。

  以具备工业品和农产品双重属性的天然橡胶为例,每年12月份,特别是来年的1月、2月和3月,天然橡胶逐渐停止收割,下游厂家需要补充库存以满足停割期间的生产需要,导致天然橡胶价格出现上涨行情。而从3月、4月份开始,新胶开始交割,天然橡胶的供给开始增加,这时候价格会从年初的高点回落。而5月出现的交割低谷又会使得橡胶价格小幅回升。6、7月份是割胶的旺季,此时橡胶供大于求,价格出现下跌,从8月份开始到10月份,各产胶国陆续出现台风或热带风暴、持续的雨天、干旱都会降低天然橡胶产量而使胶价上涨。11月份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逐渐降低,橡胶生产正常,价格又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期货市场中每种商品都或多或少呈现各自不同的季节性形态。熟悉这些形态不仅可以用来预测正常的季节性行情,同时还可以利用反季节性行为来推测未来的价格走势。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季节性走势对比图、概率统计等具有相互补充功能的分析方法去作为判断行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国泰君安分析师周小球表示。

  周小球同时强调,季节性分析虽然可以提供关于未来价格走势的非常重要的信息,但还是应该与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如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就像季节性趋势中通常也有反趋势行情的存在,因此绝对不应该仅仅根据季节性分析而做出投资决策。

  2013年12月以来的橡胶行情就令人大跌眼镜。按照历史规律,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橡胶期价上涨概率较大,但2013年12月13日以来,沪胶持续重挫,价格从19885元/吨直线下滑,至1月14日最低下探至16235元/吨,期间跌幅达16.79%。

  “按照投资时钟表,橡胶在岁末年初通常会有一轮行情,我们本来判断在19000元/吨处可以做多,但入场后发现判断是错误的,于是马上纠正错误,反手做空。”赵先生感慨地说,任何经验和总结都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照用,要时刻准备纠错,防错。

  数学概率 变数丛生

  2013年橡胶的反季节性行情,说明了“期市投资时钟”并非绝对有效,其间存在的变数不容忽视。例如,豆油从2012年末的11000元/吨跌至2013年末的6700元/吨,白糖从2012年的6700元/吨跌至2013年的4600元/吨,这中间上演了好几次季节性规律失效。

  王刚表示,尽管季节性规律很重要,但不能只盯住季节性不放。在大的经济环境出现变化,产业供需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反季节性现象也很可能出现。另外,国内品种的数据区间还不足够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市投资时钟”的运用。

  “所谓的季节性规律不过是商品供需过程中节奏的变化而产生的行情周期性变化,而节奏无非就是商品的供需平衡,如果供需和原有的季节性规律不匹配,所谓的季节性失效就发生了。”黄劲文表示。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周小球认为“期市投资时钟”是一种数学概率,即价格在某段时间呈现某种走势的概率更大,而不是绝对会呈现某种走势。随着做季节性投资的主体越来越多,商品价格的季节性特征也在不断钝化,有时会提前或者延后。因此,投资者需要去关注更深层系的影响价格的要素,如资金充裕程度、人们的心理状态等。

  从资金层面看,参与市场的主体的行为将会影响商品的季节性走势,投资者的预期可能使市场价格提前反映季节规律。而按照芝加哥著名教授尤金·法玛的“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设,如果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对所投资农产品期价的周期性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就都会理性的选择合适的价格进行投资,那么以“期市投资时钟”为基础的分析都会是无效的。“期价偏离‘合适价格’的可能性或因利差交易的增加而逐步消失,周期性规律带来盈利机会将不复存在。”安信期货分析师李青分析称。

  交易中永远没有具有安全边际的绝对价格。决定商品价格的总是供给与需求,价格的强弱转换只能从供需转换中去寻找。“季节性只是根据历史总结出来帮助分析商品价格波动趋势的辅助工具,贸然通过季节性规律,找到绝对低位价格去做商品,可能很多次都对,但可能只要错一次,那就没有纠错的机会了。风险控制永远要安排在第一位,2014年仍然是行情复杂多变的一年,季节性规律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工具帮助我们分析商品价格走势,但重要的依然是供求。”黄劲文说。